这是WTT大满贯赛事首次在中国举办,票房收入达到6000万元。兴奋的气氛从场内蔓延到场外。除了溢价数千元的门票外,还有66元和88元各的“公园门票”。可以坐在外面的草坪上观看大屏幕,美其名曰“室外观景区”。国乒的限量版周边也不便宜。其中“乒乓球花束”售价888元,“文创蛋糕”售价1119元。
谈到精准把握粉丝经济,时代峰峻CEO李飞称其为专家。
WTT中国大满贯宣传片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人气选手王楚钦再次止步32强,男单冠军则被林诗栋夺得。根据比赛形式,他将获得单场奖金10万美元。
作为刘国梁推动的商业化赛事之一,WTT旨在改善乒乓球赛事商业化的蹩脚现象。近十年来,乒超联赛门票低至20元,无人付费,数千人看台上只有一位老人吃烧饼的场景还历历在目[18] ]。乒乓球运动能够发展到今天,与它是分不开的。开启刘国梁和他的“三个创新”计划。
WTT中国大满贯的总奖金为200万美元,与隔壁的网球相比有点紧张。在WTA年终总决赛中,新科亚军郑钦文的个人奖金高达230.5万美元。
但相差几十倍的奖金级别,已经是努力的结果了。
如何提升商业价值,不仅是乒乓球的困境,也是很多体育项目的主题:受众群体有限、赛事体系不受欢迎、市场影响力狭窄和商业收入不佳相互制约。当运动员挑战人类极限时,我也因担心养家糊口而分心。
郑勤文有可贵的运动,谷爱凌有两个强大的祖国。对于大多数运动员来说,四年一届的奥运会和限时有效的金牌是他们唯一的绝望手段。
让金牌闪耀得更久一点
今年9月,由孙颖莎拍摄封面的《时尚芭莎》10月号在网上发售。一分钟售出10万份,三小时突破30万份,成功打破顶级女明星迪丽热巴保持的纪录。
早在奥运会期间,社交媒体的关注者名单就是运动员的绝对主场。小红书粉丝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孙颖莎、王楚钦、王畅。其中,孙颖莎仅发布了7条内容,就收获了超过500万粉丝。抖音上,全红婵和孙颖莎分别占据第一和第二的位置。拥有数百万粉丝。
奥运会已经落下帷幕,但金牌的荣耀依然闪耀在社交媒体上。赛场之外,奥运冠军也没有错过国内娱乐明星应有的生意。追星粉丝直接表示:小时候不懂得运动,误把国内娱乐当成宝贝。
时尚界闻风而至,从孙颖莎、范振东、王楚钦,到潘占乐、张雨菲、邓亚文,轮流登上金九银十黄金时段杂志封面。综艺节目、品牌活动的邀请也被挤进了冠军的日常生活中。相关新闻充斥着“机场跟拍”、“素材剪裁”、“舞台直接拍摄”等追星关键词。
全红婵处于舆论的中心,她的一举一动都被放大一百倍。一双丑鱼拖鞋让半个义乌加班加点出同款,乌龟盲盒养活了无数直播间。
麦河村故里也被改造成了网红景点。 “我想你在麦河”的标语下,巨幅海报、灯笼、大排档、直播队伍相继就位。
赛场上的运动员们同样挥汗如雨,但领奖台上的冠军却在这一刻发现了一个残酷的事实:并不是每块金牌都有同样的影响力。
站在热火中心的奥运冠军,要么具有节点意义,比如今年在10米气步枪项目上夺得首枚金牌的阿乔姐和甘帆哥,就获得了奥运会首枚金牌。中国在自由式小轮车赛事上的历史。邓亚文的第一枚金牌。或者自带人气,比如乒乓球、跳水等以夺金统治力着称的热门运动项目。
曾经拥有良好声誉的运动员希望将金牌的荣耀保持得更久。三年前在东京大放异彩的乒乓球运动员许昕,在巴黎奥运会期间担任各大平台解说员,并在直播间携带自己的品牌Xuperman,顺利蹭热度。
但网友的耐心是短暂的。仅仅一个月后,评论区就出现了许歆和网友们既着急又热情议论的一幕。
许鑫个人账号评论区(注:水谷隼在里约奥运会男单比赛和东京奥运会混双比赛中两次击败许鑫)
难怪奥运冠军在娱乐圈流连忘返。每一个出现在社交媒体上的运动员背后都是一项缺乏商业价值的运动。
量产冠军,人造价值
在今年的巴黎奥运会上,加拿大撑竿跳高运动员阿莉莎·纽曼打破了全国纪录并获得了铜牌,这也让她的副业Onlyfans账户广受欢迎[1]。艾莉莎也回报了这一恩惠,在奥运会期间推出了限时特价优惠。
Alysha 的 Onlyfans 帐户在奥运会期间提供限时特别优惠
作为全球第二大成人网站,Onlyfans上有很多Alysha的同龄人。在里约奥运会上为英国赢得第一枚跳水金牌的著名跳水运动员杰克·劳尔(Jack Laugher)秘密开设了Onlyfans。费用是试穿泳裤和内衣[2]。
跨国界聚集的原因很简单:体育不赚钱。
成为一名运动员是一项非常昂贵的职业。以“贵族运动”网球为例。十多年前李娜单飞后,每天都要花掉数万元的团队费用[3]。
巴黎奥运会混双银牌得主张志臻的父亲也提到,培养一名世界排名前100的网球运动员大约需要2000万元[4]——即使从字面上花钱,也需要花费2000万元左右。尽管。
《财富》杂志曾报道称,一名美国运动员为备战奥运会花费了约10万美元[5]。据美联社报道,许多运动员自费参赛[6]。
相比之下,薪资水平却微薄。美国奥委会的一组数据显示,美国近40%的运动员需要兼职或全职工作,超过一半的运动员年收入低于5万美元。与全国人均59,000美元的数字相比,这确实拖了国家的后腿[7]。
体育界真正“用钱养人”的强者屈指可数。网球被称为世界上最赚钱的运动之一,但只有世界排名前100的球员才能通过比赛奖金养活自己[8];小众运动更是残酷。现退役的美国花样滑冰运动员亚当·里彭(Adam Rippon)直言不讳地说:进不了世界前六就意味着赔钱[9]。
相比之下,中国运动员的日常训练和比赛费用全部由政府承担。按照规定,入选省、市、自治区优秀运动队的运动员,从入队那一刻起就算参加工作,享受与国家职工同等待遇。
这种国家制度可以追溯到冷战时期。奥运会与意识形态、综合国力高度挂钩。通过行政力量集中有限社会资源,提高“小难女孩”项目夺金效率的模式应运而生。
“女孩子小难”,通俗地说,是一项冷门运动,它几乎具备了体育运动的所有缺点:比如观众稀少、参与门槛高、造血能力弱等,但优点就是它赢得金牌很容易。
今年巴黎奥运会,中国代表团获得40枚金牌、27枚银牌、24枚铜牌,奖牌总数91枚,仅次于美国队。
但这种模式也会带来两个问题:
首先,运动员依靠“计划经济”夺得金牌后,又利用“市场经济”实现影响力、获得商业代言。
田亮、宁泽涛因擅自参与商业活动,双双被开除出国家队。 2012年,孙杨在被曝光“大牌”后公开抱怨,希望有一个团队负责代言和公关[10]。游泳管理中心回应 是:运动员不能有专业的商业运营团队,游泳中心是孙杨的事实上的代理人[11]。
后来,孙杨离开国家队,6年时间先后在5家机构工作。国家游泳队的金牌机器马不停蹄地运转,大量产出王顺、潘占乐、张雨菲等新的顶尖选手。刘国梁看得很清楚:我们最不缺的是冠军[13]。
孙杨被指直播“博眼球”“无下限”
三年前的东京奥运会上,举重冠军陈丽君依靠网友的传播,在夺冠五天后就获得了自己的第一个商业代言。考虑到运动员的职业生涯极其短暂,四年一度的奥运会恐怕是“陈力军”唯一能抓住参赛机会的机会。
有了这样的背景,就不难理解奥运冠军大量进入国内娱乐圈:获得金牌的运动员被视为企业高管,商业代言和社交媒体为其股权变现提供了稳定的退出机制。
第二个问题是,除了鲜花和掌声之外,更大的“分母”仍然处境艰难。但在响彻天空的凯歌中,他们的渺小和脆弱却显得不值一提。
大多数外部亮点
2003年,一篇题为《举重冠军之死》的文章引起舆论哗然。文章开头:
因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长年陷入贫困和不良生活习惯、体重160多公斤的蔡莉,麻木呕吐,毫无尊严地死去。生命的最后四年,他在辽宁省体育学院当门卫。去世当天,家里只有300元钱。
以天赋为契机,更多运动员退役后的困境相继出现:
同为举重冠军的邹春兰,退休后花光了所有积蓄治病,并在公共浴场当沐浴工谋生;体操运动员张尚武因跟腱断裂退出国家队。为了生计,他卖金牌、当乞丐,甚至因扒窃入狱。
马拉松运动员艾冬梅退役后健康状况严重,教练挪用安置费。在起诉期间,她靠每月300元的退休工资维持生计。
鲜花和掌声每四年落在运动员身上,但在奥运会的聚光灯之外,我国约有5万名注册职业运动员,每年约有3000至4000名运动员退役[14]。
闪亮的金牌背后是数以千计的看不见的淘汰。他们的平均退休年龄为28岁[15],这让互联网行业的35岁诅咒相形见绌。
他们短暂的职业生涯给他们的余生留下了持久的影响。体育教育与封闭环境的长期分离,造成了文化水平、社交能力、思维模式的脱节。高强度训练还会留下不可逆转的身体疾病。
大多数运动员的职业生涯和再就业经历与当前的秋招市场惊人相似:offer源源不断地流向那些不缺offer的人。
短道速滑冠军杨洋曾为退役运动员举办沙龙,分享自己充满挫折和困惑的“第二人生”。一名游泳运动员坦言,自己进入职场后受到了瞧不起。 “每当我做错事时,人们就会说,你是一名运动员,这很正常[15]”。
但对于很多贫困家庭来说,参加体育运动是为数不多的跨阶层机会之一。
天才之死引发讨论后,中国青年报一篇题为《贫困孩子练习举重》的社论直击问题核心:举重很少有兴趣,但门槛低,很容易出成绩。 “我们必须从贫困的艰苦生活中吸取教训。”逃跑显然是另一种方式。”
巴黎奥运会期间,中国男子体操队队长张伯恒虽然与金牌失之交臂,却因为一脸失望的表情,被封为“巴黎午夜破碎之神”、“美丽代言人”。
奥运标准冠军领奖台垂直高度为50厘米,亚军领奖台垂直高度为35厘米。在每一个四年的轮回中,无数失望的眼神和不甘的泪水一次又一次证明,那微不足道的15厘米,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
结尾
巴黎奥运会后,再次登顶的全红婵在闭路电视镜头前难掩焦虑:如果她以后不练习跳水,粉丝还会喜欢她吗?
全红婵还是太乐观了,观众可能连跳水都不喜欢。
跳台和跳板难以区分,动作的编排和难度也知之甚少。唯一的评判标准是“飞溅消失技术”。观众无暇了解全红婵如何战胜心魔207C。全面屏10分的压倒性优势已经让人抓狂了。
隔壁的乒乓球场上也出现了类似的场景。巴黎奥运会女单决赛期间,陈梦与孙颖莎的人气差距引发网友学术大讨论。知乎上一个好评如潮的回答写道:
沙沙在个人比赛和团体比赛中两次击败了无与伦比、嚣张的伊藤,成为对外战争英雄和抗日英雄。这让她在决赛中被陈梦杀死,心理上就像岳飞被自己人杀死一样。 。谁不恨刽子手呢?
李宁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时曾说过:“那个时候,中国人需要的是金牌,而不是体育运动[16]。”
三十年后的今天,人们对竞技体育的需求似乎从未改变——他们既不爱运动,也不爱竞争。真正的最高点只有一个:
参考
[1] 铜牌-Kanadierin erklärt ihren „Nebenjob“:Bei OnlyFans kassiert sie jetzt richtig ab, Bild
[2] 如果你没有百万富翁,就不要打网球。如果李娜今天出生,她可能会被埋葬——泰晤士报商业新闻
[3] 奥运跳水运动员利用 OnlyFans“维持收支平衡”,BBC
[4]张之真是如何成为大师的?足球运动员父亲:花2000万培养亚运冠军懒熊
[5] 许多美国奥运会运动员勉强度日,在食物、训练和装备上花费数千美元——“这是天文数字”,《财富》杂志
[6] 美联社新闻称,由于面临“破碎”的财务系统,奥运选手正在转向 OnlyFans 来资助梦想
[7] 关于美国队的事实,美国队
[8]网球造星残酷的一面:郑钦文屈指可数,进世界前100才能勉强养活自己,36氪
[9] 成为奥运会花样滑冰冠军要花多少钱?优秀的《华尔街日报》中文版
[10]体坛专访孙杨:最近收费太多,浙江体育在线
[11]高层:游泳中心是孙杨经纪人,正在为孙杨打造后援团队京华时报
[12]孙杨,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商业品牌?娱乐硬糖
[13]国乒“胖官”讲课实录:我们最不缺的是冠军,澎湃新闻
[14]运动员退役后去哪儿?短视频平台成新就业“蓄水池”半月谈
[15]短视频时代,退役运动员如何走进现实世界,中国新闻周刊
[16]杨澜高端奥运专访,新兴出版社
[17] 顶级赛事冲击黄金周,北京这两场赛事票房突破1.4亿元
[18]乒超联赛遭遇尴尬。新华网 看台上只有一位“爸爸”还在吃芝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作者:罗雪燕,36氪经授权发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zcgbjx001.com/html/tiyuwenda/9084.html